2009年夏天,一张机票将我从欧洲大陆带到了万里之外的美国西海岸。在美国求学的日子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从前不曾了解到的东西。如果说在多年的留学工作过程中,哪个国家给我带来了最深的感触,我想那肯定就是美国。伯克利,这个离旧金山仅仅有1个小时火车的小镇,也成为了我倍感温暖与学业收获的美好回忆。
1、美国性格与美式思维
热情是美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只要是你和美国人呆在一起过的,一定会深有感触,美国人待人热情,性格很大方,特别容易接近。我去美国之前,为了上课方便还能省钱(宿舍一般都很贵),就在craigslist上面发布寻租信息,最后和3个本地女孩一起租了学校附近的一套公寓。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上,她们对我的帮忙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最常见的就是放慢说话语速,带我上街shopping,一起讨论功课等等。在街上也常常看到一些热情的人,例如打招呼和主动帮忙等等。一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被老美的热情给吓到,但是很快你就会适应这种无障碍的交往方式,你也会渐渐的爱上这个热情的民族。
独立是美国留学带来的一个重要进步。美国人不喜欢依赖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只要仔细的观察美国人的生活,你就会发现特别多独立的事情。例如,每天早晨,你都可以看到很多十多岁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送报纸或者送牛奶;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就会做babysitter;16岁之后的孩子就在便利店打工赚零用钱;上大学之后,大学生们开始身兼数职,赚取学费……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开始独立生活,买菜做饭,在学校兼职,并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2、社交圈与语言
很多同学可能平时和美国同学的沟通比较少,圈子里都是中国同学。但是我的比较特殊,很少有中国人,所以绝大部分时候都在跟美国人相处。时间长了发现,其实适当融入一下美国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不用觉得自己语言不好,没信心。其实当美国人意识到你是双语言的时候,是很佩服你的。是社交活动,symposium,讲座,field trip,甚至是去公园打球,party,去教堂,这些都是美国人社交圈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学的收获之一就是能够了解下别人的文化,价值观,人生经历,对将来踏入社会也很有好处。
说到语言,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是单词和表达上的匮乏。其实在美国说话,和国内差异的一点还不在词汇,而在时机。在国内,公共场合和陌生人闲聊基本不是搭讪就是广告/诈骗,所以大家在一般对陌生人都比较冷淡。然而在美国,路上经常会遇到真正友好的聊天,一般会以“I like your bag/shoes/shirt/etc”开场。这种时候有礼貌的回应几句,是良好教养的体现。其次是学会所谓的“small talk”,就是最简单的问候,见到熟人寒暄两句,可以增进的大家的感情。要是像中国人一样走廊路过点个头,美国人很有可能会觉得你太冷淡或者害羞或者不合群。最后,大家一定要学会厚脸皮,如果别人说的听不懂,就直说,通常别人都会给我们更详细的解释。上课时如果老师要求发言,有想法就可以开口啦,不用把句子在心里组织到完美,更不用担心语法和发音错误。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口语就越来越好了。
3、学术与兴趣
在美国留学,如何平衡学术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美国人在学业上十分刻苦,但并不会完全为了未来的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在伯克利这样一个“人人学霸”的校园里,双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人选择的第二都和自己的兴趣有关。比如和我一起住的美国女孩,都是Biotech或者engineering,第二却是钢琴、芭蕾和小提琴。她们白天泡在实验室里学习工作,晚上就在练功房刻苦练琴。每当教会组织活动,她们都能带来精彩的演出。在她们的影响下,我也只好拿起了丢弃许久的贝斯和吉他,在课余跟她们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相比兴趣,学术上的“痛苦”则来的更加直接。每天5-6个小时的课,多达几十上百页的required reading,写不完的Paper,做不完的Presentation,常常让我挑灯夜战,或者在图书馆咖啡厅里奋战通宵。然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自己热爱的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思考,与同学的互动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一切都让在美国求学的生涯变成了我学术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作者简介:牛璟老师,杭州新航道学校托福口语、听力主讲,SAT/GRE主讲。浙江大学国际政治本科、硕士毕业,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学MBA。曾就读于法国斯特拉斯堡三大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分部接受培训并工作,足迹遍布欧洲大陆。多年海外游学和工作经验,擅长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授课风格轻松活泼,善于掌控课堂气氛,喜欢与学生交流并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北美考试中获得成绩的同时增长更多异国文化知识。